【电磁兼容】02 信号接地设计
2023/3/8 14:03:51 点击:
今天我们来讲一讲电路设计中的接地问题。
在电气系统中,接地涉及到两个概念,一个是安全接地,一个是信号接地;前者一般是在强电设备中,外壳接地防止人触电的;后者是电路中信号的回流路径。这里我们主要讲信号接地,关于安全接地的内容我们以后再讲解。
见下图,假设在印制板的顶层有一个电路,源端发出信号,通过导线连接负载,而地平面在印制板的底层,电路通过过孔A和B连接到底层的地平面:
信号的电流I从源端,通过B到地,从地平面再通过A到负载,最后回到源的负端。电流走过的路径是一个完整的环路。它本质上就是电流流过的环形路径。
回顾一下我们了解的电磁感应现象:如果一个环形线圈围成的面积中,有变化的磁场穿过,那么线圈中会感应出电流。而在周围的电路工作时,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不可避免,环路中感应出来的电流是有害的干扰。因此,尽量减少电路的环路面积,就能减少这部分干扰。
在低频电路中,如下图所示,电流会沿着电阻最小的路径流动:
于是,我们只要在布线时使得整个环路围成的面积尽量小即可(可以移动过孔的位置,也可以移动顶层器件的位置,减小走线长度)。
而在高频时,情况有所不同,如下图所示,电流会沿着最小电感的路径流动,是在顶层导线正对的相邻层的路径:
此时,只要地平面与信号层相邻,而且是完整的,就是较小的环路面积。我们需要做的,就是不要在它电流流经的路径上将地层分断。
下图是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形式:
图示可以看出,多点接地就是每个电路单元直接接到地平面上,而单点接地是各电路单元的地先连接到一起,再通过一点连接到地平面上。那么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有什么区别,各用在什么场合呢?
我们知道,接地线也是一根导线,可以等效成下面的形式:电阻和电感串联。
信号的频率越高,则电感L产生的感抗也越大,当线长为1/4波长时的奇数倍时则会形成更严重的天线效应,接地阻抗会非常高。因此,在这种情况下,要使得电路的地就近接到地平面上(接地线越短等效的L越小),就适合使用多点接地。在信号频率高于100kHz时,或者涉及数字电路时,建议电路模块就近接地,以使得接地的阻抗最小。接地线长一般要小于1/20波长。
而在低频信号的电路中,为了方便减小地线环路,则更推荐使用单点接地。当然,如果某部分电路的电流很大,在接地电阻R上的压降也不可忽略时,最好不要和其他电路公用地线。
当电路中既有高频和低频时,可以使用混合接地的方式,如下图是一种实现混合接地的方式,低频电路通过导线接地,而高频电路的信号可以就近通过电容耦合到地:
1、2、3三个电路通过串联形式单点接地,接地线各段的电阻为R1、R2、R3。
此时A点电位为Va=(I1+I2+I3)*R1,
而C点电位为Vc=Va+(I2+I3)*R2 + I3*R3,
可以看出A和C两点的电位是不同的,也就是说这个系统中,各电路实际接地点的电位是不同的!
也容易看出,电路3的接地点电位,会受到电路1的影响,也就是说,电路的接地点电位是会受到其他电路影响的!这个问题可以更换接法解决,换成并联式的单点接地方法,可以去除其他电路对本电路的电位影响。
另一个共阻抗耦合的例子见下图,容易看出,有一段公共接地线时,负载RL1和负载RL2上的信号,都不再是单独的VS1或VS2,通过公共接地线的阻抗Zg产生了耦合:
这种耦合需要尽量减少接地阻抗来解决。
假设有两个相隔较远的系统要传输信号,两个系统各自就近接地,而且内部的电路都不是浮地设计,那么大地和系统的信号线就形成了一个大环路。
这个系统中可能有多种干扰源:两个接地点电位不同而产生的电压差VG,可能随着周边电器运转时大地中的电流变化而变化;地环路容易受到外部变化磁场的干扰;在低频时信号会有多个返回路径……
此时,由于两个系统相隔较远,减小接地阻抗的方法已经不太适用;而如果信号是高频信号,则不能通过单点接地来解决。此时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法:
A)采用光耦、变压器来隔离传输的信号,则地线环路被切断;
B)采用共模扼流圈串在传输路径上,由于共模扼流圈对差模信号无影响,只隔离共模信号,可以去除地线环路产生的共模干扰;
C)采用差分传输,接收端只识别差分信号,而忽略共模信号。
好了,本节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了。
在电气系统中,接地涉及到两个概念,一个是安全接地,一个是信号接地;前者一般是在强电设备中,外壳接地防止人触电的;后者是电路中信号的回流路径。这里我们主要讲信号接地,关于安全接地的内容我们以后再讲解。
1.减少接地环路面积
见下图,假设在印制板的顶层有一个电路,源端发出信号,通过导线连接负载,而地平面在印制板的底层,电路通过过孔A和B连接到底层的地平面:
信号的电流I从源端,通过B到地,从地平面再通过A到负载,最后回到源的负端。电流走过的路径是一个完整的环路。它本质上就是电流流过的环形路径。
回顾一下我们了解的电磁感应现象:如果一个环形线圈围成的面积中,有变化的磁场穿过,那么线圈中会感应出电流。而在周围的电路工作时,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不可避免,环路中感应出来的电流是有害的干扰。因此,尽量减少电路的环路面积,就能减少这部分干扰。
在低频电路中,如下图所示,电流会沿着电阻最小的路径流动:
于是,我们只要在布线时使得整个环路围成的面积尽量小即可(可以移动过孔的位置,也可以移动顶层器件的位置,减小走线长度)。
而在高频时,情况有所不同,如下图所示,电流会沿着最小电感的路径流动,是在顶层导线正对的相邻层的路径:
此时,只要地平面与信号层相邻,而且是完整的,就是较小的环路面积。我们需要做的,就是不要在它电流流经的路径上将地层分断。
2.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
下图是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形式:
图示可以看出,多点接地就是每个电路单元直接接到地平面上,而单点接地是各电路单元的地先连接到一起,再通过一点连接到地平面上。那么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有什么区别,各用在什么场合呢?
我们知道,接地线也是一根导线,可以等效成下面的形式:电阻和电感串联。
信号的频率越高,则电感L产生的感抗也越大,当线长为1/4波长时的奇数倍时则会形成更严重的天线效应,接地阻抗会非常高。因此,在这种情况下,要使得电路的地就近接到地平面上(接地线越短等效的L越小),就适合使用多点接地。在信号频率高于100kHz时,或者涉及数字电路时,建议电路模块就近接地,以使得接地的阻抗最小。接地线长一般要小于1/20波长。
而在低频信号的电路中,为了方便减小地线环路,则更推荐使用单点接地。当然,如果某部分电路的电流很大,在接地电阻R上的压降也不可忽略时,最好不要和其他电路公用地线。
当电路中既有高频和低频时,可以使用混合接地的方式,如下图是一种实现混合接地的方式,低频电路通过导线接地,而高频电路的信号可以就近通过电容耦合到地:
3.地线上的阻抗耦合
1、2、3三个电路通过串联形式单点接地,接地线各段的电阻为R1、R2、R3。
此时A点电位为Va=(I1+I2+I3)*R1,
而C点电位为Vc=Va+(I2+I3)*R2 + I3*R3,
可以看出A和C两点的电位是不同的,也就是说这个系统中,各电路实际接地点的电位是不同的!
也容易看出,电路3的接地点电位,会受到电路1的影响,也就是说,电路的接地点电位是会受到其他电路影响的!这个问题可以更换接法解决,换成并联式的单点接地方法,可以去除其他电路对本电路的电位影响。
另一个共阻抗耦合的例子见下图,容易看出,有一段公共接地线时,负载RL1和负载RL2上的信号,都不再是单独的VS1或VS2,通过公共接地线的阻抗Zg产生了耦合:
这种耦合需要尽量减少接地阻抗来解决。
4.减少地线环路影响
假设有两个相隔较远的系统要传输信号,两个系统各自就近接地,而且内部的电路都不是浮地设计,那么大地和系统的信号线就形成了一个大环路。
这个系统中可能有多种干扰源:两个接地点电位不同而产生的电压差VG,可能随着周边电器运转时大地中的电流变化而变化;地环路容易受到外部变化磁场的干扰;在低频时信号会有多个返回路径……
此时,由于两个系统相隔较远,减小接地阻抗的方法已经不太适用;而如果信号是高频信号,则不能通过单点接地来解决。此时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法:
A)采用光耦、变压器来隔离传输的信号,则地线环路被切断;
B)采用共模扼流圈串在传输路径上,由于共模扼流圈对差模信号无影响,只隔离共模信号,可以去除地线环路产生的共模干扰;
C)采用差分传输,接收端只识别差分信号,而忽略共模信号。
好了,本节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了。
- 上一篇:LDO如何实现输出过载保护? 2023/3/16
- 下一篇:老司机教你选 TVS 2023/2/27